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麵包師傅吳寶春的故事

 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麵包師父吳寶春的故事,但是每到九年級即將升學的此時,校長心中又會想起這位名揚國際的麵包師父,因為他的故事和我們很接近,彷彿就是鄰家孩子一樣,他非常努力,最後獲得成功,名揚國際,每次想到他,總覺得令人感動而驕傲,因此,校長想利用這個篇幅,再一次敘說他的故事。

  吳寶春是屏東鄉下窮苦的孩子,父親很早就過世了,媽媽為了養活八個孩子,每天到處打零工賺錢,吃了很多苦,吳寶春為了替家裡多賺點錢,十七歲就離開家裡,北上到台北的麵包店當學徒,吳寶春非常勤奮,舉凡搬鐵板、削馬鈴薯、切蔥、備料各種打雜的事情他都肯做,而當其他人下班後都去玩、交女朋友的時候,他每天都留下來,用剩下的一小塊麵糰開始練習麵糰、搓麵包。他把每個月辛苦所賺的錢,多數都寄回家,而且為了讓六十幾歲的母親不需再外出辛苦工作,他還跑去兼差洗車,每天到八、九點才回去睡覺。熬了四年半後,他終於當上師傅,又過了些年,他還當上了台中三大麵包店的主廚,但是吳寶春並沒有自滿,他知道世界的潮流在改變,他必須不斷的學習,才能了解更多創新的變化及做法,因此他開始讀書、學日文、學習認識微生物,後來更參加了世界麵包師傅的比賽,並且打敗了世界各國頂尖的好手,榮獲了世界冠軍。當他帶著冠軍獎盃回鄉,他已是小鎮的名人了,鄉親都以他為榮,而他也將這個獎盃獻給他已經離開人世的母親,告慰她的在天之靈。


  吳寶春的生涯故事是不是很感人,他擁有我國傳統的美德,他孝順,他勤奮,他努力學習,這些美德也是幫助他,讓他最後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,反過來說,如果他不孝順,他就不會那麼努力工作賺錢養家,如果他不那麼努力工作、努力學習,他最後又怎麼能夠成功呢?所以,吳寶春的故事再一次的提醒我們,我們在平時所作的好表現,包括孝順、努力學習、勤奮工作,這些好的行為習慣,在未來我們進入職場時,都可能成為默默幫助我們的助力呢,使我們終有一天可以成功喔。所以,平時作好生活表現,就是在累積未來成功的資本,等到有一天資本夠雄厚了,相信成功就在眼前不遠了。

分享「沒禮貌,比沒專業更糟糕」

http://www.cmoney.tw/notes/note-detail.aspx?nid=47469&utm_source=line&utm_medium=MWBanner&utm_term=Notes&utm_campaign=nid_47469_MWeb

禮貌,是人際關係的基礎,
讚美,是說話交談的藝術。

說好話,不如先把話說好,
擁有好口才,更能贏得好將來!

禮貌,就是能讓你廣結善緣的開始,
也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,
卻也是許多老闆抱怨員工不及格的科目。

1、不要太「不拘小節」

要懂得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,
對的場合,就應該要對的發言和舉動。
舉例來說,在開會發言的時候,
卻還是說說笑笑、打打鬧鬧...
那就真的是:失了分寸!


2、守時,也是一種禮貌

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守時,
這除了是禮貌,也是一種信用,
代表的是看中雙方約好的時間,說話算話。


3、職場上,不會有人教你 禮貌

在職場上,
同事、上司、老闆會教你工作方式、技能,
但是,他們不會教你禮貌,
因為這是你應該具備的條件!

4、有禮,貴人自動上門!

我們都知道:對長官、上司等人要有禮貌,
但是,當你遇到毫不起眼的人呢?
這時,也請記得保持禮貌,
你永遠不知道...
他是不是有可能變成你的「貴人」。


5、遇到人要主動稱呼。

有時候,可能只是點點頭、微微笑,
卻能建立你的正面形象,
別讓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是:沒禮貌的傢伙!


6、別打斷別人說話!

打斷別人說話的舉動,
除了非常不禮貌,也對自己不利,
代表著一種 自以為是的心態,
自以為自己要講的才是最重要,
不懂得尊重別人。

7、不要吝嗇對他人鼓掌!

當別人有出色表現或幫助,
應該給予 真誠的讚賞與感謝,
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或掌聲。


8、信任,來自於 尊重!

尊重的表示,是禮貌地呈現,
對他人有禮,自然讓他人感受到你的敬意,
對他人守時,自然得到他人的信任!


9、多點貼心的感激;少點無理的抱怨。 

用心當個「有禮人」,
多點貼心的感激;少點無理的抱怨,
受用無窮的,會是你自己!  

本文 轉載自 CMoney 網站

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

祖父母節知多少

  同學們知道祖父母節是哪一天嗎?教育部在2010年首度發起,將每年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祖父母節,這是繼母親節、父親節之後,另一個讓我們表達對家人重視的節日。同學們想想看,你有多久沒有看到祖父母了?還記得祖父母的名字嗎?是不是跟祖父母的關係有點疏遠了呢?藉由祖父母節的提倡,讓我們藉著這個節日,可以好好的表達對祖父母的關心,連繫祖孫的深遠情誼。這個有意義的節日不只在臺灣有,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定有祖父母節,美國在1978年就定有祖父母節,波蘭甚至訂有祖母節及祖父節,是分開的兩個節日,俄羅斯、英國、法國、比利時、新加坡、葡萄牙等國家,都定有祖父母節,足見對祖父母的重視是很多國家共同的作法,那麼想想看,我們除了祖父母節之外,是不是也應該經常表達對祖父母關心呢?
  臺灣社會已逐漸邁向高齡社會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一個國家內65歲以上的人口,佔總人口數的7%以上,稱為高齡化社會,達到14%即稱為高齡社會,臺灣地區老人年口2011年已達10.8%,預估2018年將超過14%,正式進入高齡社會,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的此時,我們對於老人議題,老化議題,究竟了解了多少呢?這個議題不只是我們的祖父母正在面對,我們未來也都將面對,因此,要打造一個友善的高齡社會,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盡一份心力,我們已看到政府在老人醫療、照護等措施不斷的浥注與改善,也看到很多圖書館、樂齡中心等不斷辦理老人學習活動,提供老人更多學習與社交參與機會,那麼,想想看,我們是不是也該做一點事了呢?
  感謝本校童軍團在陳建志團長的帶領下,參與世代志工服務活動,助協照顧老人,陪伴老人,讓老人因為同學們的陪伴,不會感覺到寂寞與孤獨,充分表達了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的精神,因此也為本校獲得了優等獎的殊榮,童軍團同學的優異表現正可作為我們的榜樣,讓我們從身邊的人開始,先關心自己的祖父母,陪伴他們,關心他們,然後更擴展我們的影響力,關心社會中的老人,讓高齡社會充滿了溫馨關懷,成為一個友善和樂的大家庭。